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史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非書

葬之以禮――香港殯儀文化初探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1970-01-01

分類 社會科學

定價 HK$98.00

ISBN 9789888675746

頁數 196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從社會史的角度, 探索近代香港的殯儀文化及其演變。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在世的人與去世的人因死亡而分別,喪禮正是在世的人對去世的人的正式道別,也具有安撫死者家屬情緒的作用。 在傳統中國社會中,喪禮有人倫社會網絡的建構功能。通過喪禮程序的安排,展示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尊卑、親疏、男女有別、長幼有序等社會關係。在今日的香港社會中,傳統華人信仰的式微與西方文化的傳入,使香港居民的殯儀文化產生了極大的改變,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這個轉變的起因與過程,也是一種相當有意義的學術工作。 殯儀業對大眾來說,是一門較為令人好奇的行業。本書另有兩個附錄,分別為兩位殯儀從業員的口述訪談,藉此讓讀者理解他們的日常工作與感受。 目錄 黎志剛教授 序 劉智鵬教授 序 序章 道別──喪禮的意義 第一節 文獻回顧 第二節 全書內容結構 第二章 葬之以禮:傳統中國的殯儀文化 第一節 中國喪葬文化的形成 第二節 近代西方文化影響下中國殯儀文化的變遷 第三節 中國殯儀文化在香港 第三章 沒有殯儀館的日子:早期香港華人的喪葬文化 第一節 開埠前香港的喪葬概況 第二節 開埠初期的喪葬習尚 第三節 早期東華醫院的殮葬服務 第四節 戰前的香港殯儀業 第四章 傳統與西化的融合與角力:二戰後殯儀文化的改變 第一節 影響戰後喪葬文化變遷的變數 第二節 戰後初期香港的喪葬文化 第三節 戰後殯儀業的發展 第四節 當代殯葬文化的改變 第五章 死有葬身之地?回歸後特區政府的殯葬政策及其爭議 第一節 特區政府的殯葬政策與措施 第二節 規管殯葬業及骨灰龕位政策措施所引起的爭議 第六章 結語 參考資料 附 錄 附錄一 殯儀策劃師Mr. Relay Wong 的訪談紀錄 附錄二 長生店經營者張健文先生的訪談紀錄 後記
作者簡介

周子峰

周子峰,1969年生於香港,2003年於香港浸會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研究範圍為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史、中國當代史及福建地方史,著有《圖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近代廈門城市發展史研究(1900-1937)》,並分別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美國等地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延伸閱讀

葬之以禮――香港殯儀文化初探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1970-01-01

分類 社會科學

定價 HK$98.00

ISBN 9789888675746

頁數 196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從社會史的角度, 探索近代香港的殯儀文化及其演變。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在世的人與去世的人因死亡而分別,喪禮正是在世的人對去世的人的正式道別,也具有安撫死者家屬情緒的作用。 在傳統中國社會中,喪禮有人倫社會網絡的建構功能。通過喪禮程序的安排,展示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尊卑、親疏、男女有別、長幼有序等社會關係。在今日的香港社會中,傳統華人信仰的式微與西方文化的傳入,使香港居民的殯儀文化產生了極大的改變,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這個轉變的起因與過程,也是一種相當有意義的學術工作。 殯儀業對大眾來說,是一門較為令人好奇的行業。本書另有兩個附錄,分別為兩位殯儀從業員的口述訪談,藉此讓讀者理解他們的日常工作與感受。 目錄 黎志剛教授 序 劉智鵬教授 序 序章 道別──喪禮的意義 第一節 文獻回顧 第二節 全書內容結構 第二章 葬之以禮:傳統中國的殯儀文化 第一節 中國喪葬文化的形成 第二節 近代西方文化影響下中國殯儀文化的變遷 第三節 中國殯儀文化在香港 第三章 沒有殯儀館的日子:早期香港華人的喪葬文化 第一節 開埠前香港的喪葬概況 第二節 開埠初期的喪葬習尚 第三節 早期東華醫院的殮葬服務 第四節 戰前的香港殯儀業 第四章 傳統與西化的融合與角力:二戰後殯儀文化的改變 第一節 影響戰後喪葬文化變遷的變數 第二節 戰後初期香港的喪葬文化 第三節 戰後殯儀業的發展 第四節 當代殯葬文化的改變 第五章 死有葬身之地?回歸後特區政府的殯葬政策及其爭議 第一節 特區政府的殯葬政策與措施 第二節 規管殯葬業及骨灰龕位政策措施所引起的爭議 第六章 結語 參考資料 附 錄 附錄一 殯儀策劃師Mr. Relay Wong 的訪談紀錄 附錄二 長生店經營者張健文先生的訪談紀錄 後記
作者簡介

周子峰

周子峰,1969年生於香港,2003年於香港浸會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研究範圍為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史、中國當代史及福建地方史,著有《圖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近代廈門城市發展史研究(1900-1937)》,並分別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美國等地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