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史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非書

愛的盲點‧上‧新編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1970-01-01

分類 哲學

定價 HK$98.00

ISBN 9789888674619

頁數 312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本書為《愛的盲點‧80後篇》的增訂版,改動頗多,內容選輯自陶國璋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開辦多年、深受學生歡迎的「愛情哲學」課程。作者透過簡明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理論和現實處境,分析現今「輕不着地」的社會狀況、年輕人忐忑的成長心態、愛的種種面相;特別借助羅蘭‧巴特《戀人絮語》的語脈,重新揭開幕幕的愛情場景,勾勒出真實人生的愛情盲點。 目錄 序 三十六個為甚麼 第一章 輕不着地的時代 一、世界的新圖像 (一)科技成了霸權 (二)壓縮的新時空 (三)離不了電腦的成長模式 (四)自然被數碼化掉 (五)人類不能明白的人工智能 二、消費文化症候群 (一)消費塑造了可愛 (二)三個願望的新版本 (三)主體模糊化 三、身份焦慮的普世化 (一)愛的故事上集 (二)愛的故事下集 (三)精英主義的後遺症 四、活在輕不着地的困境 (一)輕與重 (二)生命的一次性 第二章 拒絕成長的「孩子」 一、成長是一次冒險 (一)母子的共生結構 (二)失去母體的破裂感 (三)鏡像理論 (四)個體化的衝動 二、水仙花的世代 三、幼兒的依附階段(attachment period) (一)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 (二)對抗型依附(resistant attachment) (三)逃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 (四)混亂型依附(disorganized attachment) 四、不願成長的「孩子」世界 (一)角色扮演 (二)電玩狂熱(上) (三)電玩狂熱(下) (四)擁抱虛擬的愛 (五)御宅族與隱蔽青年 (六)小確幸與流行「膠」 (七)鼓吹漂泊感的流行曲 第三章 愛的境域 一、愛的四種基本模式 (一)柏拉圖式愛(愛洛斯) (二)博愛(神恩主愛) (三)德性之愛 (四)西方人本主義與普世價值 (五)儒家與人文精神 二、人間世之愛 (一)母愛 (二)父愛 (三)兄弟姐妹之愛 (四)朋輩友情 (五)鶼鰈之情 (六)愛國與民族感情 (七)鄉土情誼 (八)人與動物間的互愛 (九)藝術的狂飆 (十)形上神秘之情 (十一)其他 第四章 戀戀風塵 一、愛情神話 (一)維納斯的降生 (二)邱比特與賽姬 二、解構愛情 (一)迷醉 (二)初吻 (三)褪色 (四)冷漠 (五)性中樞 (六)墨鏡 (七)男女攻防 (八)同情 (九)受創 (十)不再戀愛 (十一)夜照亮了夜 (十二)訴說 (十三)爭吵 (十四)緣分感 (十五)相思 (十六)犯賤 (十七)忘不了 (十八)哭泣 (十九)一夜情 (二十)避風港 (二十一)嫉妒 後記 張愛玲論「愛的盲點」
作者簡介

陶國璋

陶國璋,廣東惠州人。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興趣是人生哲學,主要教授通識課程:中國哲學主流思想、死亡與不朽、幸福論、思考的盲點、愛情哲學、電影、哲學與人生、存在主義等。著作有《開發精確的思考?新編》、《思考的盲點》、《生命坎陷與現象世界》、《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哲學的陌生感》、《哲學的追尋》及《愛的盲點?80後篇》等。


延伸閱讀

愛的盲點‧上‧新編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1970-01-01

分類 哲學

定價 HK$98.00

ISBN 9789888674619

頁數 312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本書為《愛的盲點‧80後篇》的增訂版,改動頗多,內容選輯自陶國璋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開辦多年、深受學生歡迎的「愛情哲學」課程。作者透過簡明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理論和現實處境,分析現今「輕不着地」的社會狀況、年輕人忐忑的成長心態、愛的種種面相;特別借助羅蘭‧巴特《戀人絮語》的語脈,重新揭開幕幕的愛情場景,勾勒出真實人生的愛情盲點。 目錄 序 三十六個為甚麼 第一章 輕不着地的時代 一、世界的新圖像 (一)科技成了霸權 (二)壓縮的新時空 (三)離不了電腦的成長模式 (四)自然被數碼化掉 (五)人類不能明白的人工智能 二、消費文化症候群 (一)消費塑造了可愛 (二)三個願望的新版本 (三)主體模糊化 三、身份焦慮的普世化 (一)愛的故事上集 (二)愛的故事下集 (三)精英主義的後遺症 四、活在輕不着地的困境 (一)輕與重 (二)生命的一次性 第二章 拒絕成長的「孩子」 一、成長是一次冒險 (一)母子的共生結構 (二)失去母體的破裂感 (三)鏡像理論 (四)個體化的衝動 二、水仙花的世代 三、幼兒的依附階段(attachment period) (一)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 (二)對抗型依附(resistant attachment) (三)逃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 (四)混亂型依附(disorganized attachment) 四、不願成長的「孩子」世界 (一)角色扮演 (二)電玩狂熱(上) (三)電玩狂熱(下) (四)擁抱虛擬的愛 (五)御宅族與隱蔽青年 (六)小確幸與流行「膠」 (七)鼓吹漂泊感的流行曲 第三章 愛的境域 一、愛的四種基本模式 (一)柏拉圖式愛(愛洛斯) (二)博愛(神恩主愛) (三)德性之愛 (四)西方人本主義與普世價值 (五)儒家與人文精神 二、人間世之愛 (一)母愛 (二)父愛 (三)兄弟姐妹之愛 (四)朋輩友情 (五)鶼鰈之情 (六)愛國與民族感情 (七)鄉土情誼 (八)人與動物間的互愛 (九)藝術的狂飆 (十)形上神秘之情 (十一)其他 第四章 戀戀風塵 一、愛情神話 (一)維納斯的降生 (二)邱比特與賽姬 二、解構愛情 (一)迷醉 (二)初吻 (三)褪色 (四)冷漠 (五)性中樞 (六)墨鏡 (七)男女攻防 (八)同情 (九)受創 (十)不再戀愛 (十一)夜照亮了夜 (十二)訴說 (十三)爭吵 (十四)緣分感 (十五)相思 (十六)犯賤 (十七)忘不了 (十八)哭泣 (十九)一夜情 (二十)避風港 (二十一)嫉妒 後記 張愛玲論「愛的盲點」
作者簡介

陶國璋

陶國璋,廣東惠州人。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興趣是人生哲學,主要教授通識課程:中國哲學主流思想、死亡與不朽、幸福論、思考的盲點、愛情哲學、電影、哲學與人生、存在主義等。著作有《開發精確的思考?新編》、《思考的盲點》、《生命坎陷與現象世界》、《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哲學的陌生感》、《哲學的追尋》及《愛的盲點?80後篇》等。


延伸閱讀